成功海銀行|台東在地海女採集文化飲食體驗活動|一日職人體驗
成功海銀行
一間儲藏著滿滿成功在地海文化的餐廳
年初時前往用餐
就被餐點的背後故事深深吸引
船長麵頂浪套餐
海女麵潮間帶套餐
從餐點名稱到餐食內容
都細緻的呈現出成功這座歷史悠久的海港城市
代表性的食物文化歷史
店家的一段話我很喜歡
56 年前的土地銀行,人們在這裡存下討海打拼的汗水,
提領安居樂頁的夢想,56 年後的成功海銀行,
人們在這裡存下重新認識的體驗,投資對山對海的感謝
這個暑假
成功海銀行更推出一日職人體驗
海女的潮間帶秘密
沉浸式的體驗
一定要報名好好的參與一番
活動的流程
大致上分為三階段
階段一:身體力行,穿梭在潮間帶尋寶
階段二:動手料理潮間帶的新鮮食材,品味海女的獨門秘方
階段三:品嚐海味料理,享受採集後的滿足
第一站: 採集地點報到
在約定的時間抵達集合地點
成功芝田部落 (Cirarokohay)
主辦單位人員會發放採集所需的器材
入場活動須知 網袋 手套 採集工具
親切幽默 迅速的拉近遊客間的距離
介紹主要的貝類 潮汐 文化 安全注意事項後
就分組帶開
開始好玩的採集活動
在礁岩與浪花的夾縫中
仔細地翻攪著石頭
掃描每一塊礁岩
吸附的貝類都有藻類偽裝
看了半天 好不容易在海女阿姨的協助下
採集到人生第一顆貝類
超級療癒
但同時也體會到海女有多麼不容易
在惡劣的海況下也得辛苦賣命採集
彎著腰 動輒步行百公尺尋找貝類
在礁岩區攀爬步行真的非常耗費體力
還要背著採集的貝類重量
更是寸步難行
短短的一個小時不到
大夥都累得人仰馬翻
靠海吃飯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頓時對海女阿姨們充滿濃濃的崇拜與佩服
是一場非常好的生態教育體驗
帶小朋友來絕對收穫滿滿
結束上岸後大家的戰利品一字排開拍照
一夥人的收穫也是非常有成就感
圍成一圈拍照
此起彼落的討論剛剛的採集過程
現代人對大自然充滿著未知與期待
體驗後真的非常興奮
第二站: 海女阿姨家清洗
帶著戰利品步行來到海女阿姨家
石鱉 阿美族語(a'lem)
採集時已經耗掉大半體力
回到家中還要立刻進行清洗分裝
真的佩服海女阿姨們的體力
月光螺上岸後需要靜置吐沙不能碰到淡水
貝類則是要清洗多便
仔細地去除泥沙
在後期醃製才不會汙染影響口味口感
另外還有
需要先用噴槍把豬皮炙燒一番
增添香氣外也做基本的殺菌
超想現場就來個香烤五花肉!!!
結束清洗與前置作業後
就會移動到成功海銀行餐廳進行最後的重頭戲
第三站:成功海銀行醃製烹飪料理
在一個下午的勞動後
移駕到成功海銀行二樓
布置的美輪美奐
超有大都會區料理教室的感覺
彷彿來到DIY私廚空間
超級有氣氛
每一個桌上都有醃製好的小點
還有飲料甜點的MENU
鳳梨海草氣泡飲
山林野草沙士
兩款都很清爽 內容物也非常特別
絕對是都市喝不到的特殊調飲
必點
海女阿姨首先介紹
糯米飯 阿美族語(hakhak)
用月桃葉包裹
有淡淡的葉香
阿美族習慣用手捏一球一球的
配著醃製物吃
醃製口味較重能增進食慾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
也是用醃製想盡辦法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
豬肉的醃製
將豬肉切成適當大小
用海鹽搓揉 直到出水
直到七天後再拿出來進行二次醃製
鹽的比例因人而異
也因此醃製的味道每個人都不同
很看天分??
再來就是貝類的醃製活動
水溫不能過高
否則貝類容易過熟脫落
同樣是很吃經驗技術
拌入些許鹽巴 小米椒 與米酒 醋等進行醃製
有些人會再加上醬油
增添不同的風味
看著剛剛採集的貝類封罐後
有莫名的感動
也深刻體會到食物得來不易
最後重頭戲就是高湯熬製
魚高湯配上剛剛的貝類湯水
5:1的比例調製
加上新鮮柴魚片
味淋醬油
濃醇香的海味高湯就誕生了
倒進店家準備的飛魚乾與麵條中
完整的飛魚乾增添了不同層次的風味
Q彈麵條讓今日的疲勞都一掃而空
醬螃蟹
醃小九孔
真的好好吃好下酒
配上海女阿姨的特調小米酒(酒後不開車)
米香十足 真的太好喝
覺得柴魚片不夠的話
還有現磨柴魚片可以體驗
切成薄片後香味四溢
成功海銀行這趟海女潮間帶一日體驗
真心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讓都市人們了解到海洋資源的現況
漁村的過往歷史與現在逐漸凋零轉型的狀況
也深深體會到很多事物不是單看表面價格去評論
了解到背後的故事文化與辛苦血淚後
眼界會更開闊更多元
超喜歡這樣的沉浸式體驗
化身為海女的一日小冒險
也希望台灣能有更多這樣的文化推廣活動
可以促進人們省思
新舊世代的交替下
是否能激發出更多美好
一起替這個國家文化永續發展
0 留言